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廣東省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會議現場。左起:張建國、吳振先、黃瓊、楊志群、仇榮亮、陳樂天、黃葦、劉健華、岳學軍。
1月10日-1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廣東省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廣州舉行。我校省政協委員仇榮亮、黃葦、吳振先、劉健華、張建國、岳學軍、黃瓊、陳樂天、楊志群等出席會議。
會議期間,我校委員們認真履行職責,充分利用專業優勢,通過委員通道、提案建議、分組討論、媒體發聲等方式,緊扣總書記、中共中央重大決策及省委工作部署,服務全省發展大局,緊緊圍繞推動廣東現代化建設,緊扣高質量發展,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制造業當家、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全局性課題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建言資政,內容主要涉及空氣污染治理、科技服務鄉村振興、綠美廣東建設、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會議還選舉產生了政協第十三屆廣東省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我校副校長仇榮亮當選常務委員。
我校副校長,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廣東省委副主委仇榮亮在政協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上,為打造更高標準更高質量的“廣東藍”提出了三條建議:一是完善我省空氣污染治理體系。建議成立全省空氣污染防治協調機構,探索形成區域污染治理新機制新模式。二是提升空氣污染監管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完善和優化光化學監測網建設和布局,應用移動監測、傳感器組網等技術手段。三是繼續加強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傾斜幫扶。在治污設備購置、人才培養和科技項目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粵東粵西粵北相對欠發地區的支持力度,提升人才專業素質。南方+《委員通道|仇榮亮:探索一體謀劃推進機制,打造更高標準更高質量“廣東藍”》、羊城晚報?羊城派《委員通道|仇榮亮:為打造更高標準更高質量的“廣東藍”獻計》、廣東發布《廣東得上“硬菜”!》、南財視頻《種子是農業的“芯片” 科技賦能廣東農業》等關注報道。
我校副校長,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廣東省委副主委仇榮亮在政協會議委員通道上建言
我校電子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教授、民進基層委副主委岳學軍在政協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上,以《科技為嶺南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為主題,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推進“三下沉”。通過政策引流,積極推進農業人才下沉、農業技術下沉、農業資金下沉。二是實現“三聯網”。積極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做到農民聯網、農村聯網、農業聯網。利用大數據技術推動智慧農業種植,推動農產品云平臺建設;利用“抖音”等新媒體方式,結合嶺南特色傳統文化,全年不空檔宣傳“粵字號”品牌村,全方位帶動當地第三產業發展。南方+《委員通道|岳學軍:科技助農要“三下沉”“三聯網”》、羊城晚報?羊城派《委員通道|岳學軍:讓科技為嶺南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南方農村報《省政協委員岳學軍: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擦亮“輕騎兵”品牌》等關注報道。
我校電子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教授、民進基層委副主委岳學軍在政協會議委員通道上建言
我校園藝學院副院長、民盟委員會主委吳振先認為綠美廣東不僅是要讓生態變美,更重要的是能讓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呼吁廣東各地要做好林相林分改造工作,更加要堅持規劃先行。南方+《獻計高質量發展,省政協委員們提出這些“金點子”》、南方日報《“美”了生態 也“美”了百姓生活》等關注報道。
我校園藝學院副院長、民盟委員會主委吳振先在媒體上發聲
我校數學與信息學院、軟件學院院長、九三學社基層委副主委黃瓊聚焦個人信息保護,針對疫情相關數據的后續處理提出了可行性建議。南方+《廣東省政協委員今日報到,現場帶著這些“金點子”》、廣州日報《委員履職|省政協委員黃瓊:采取分類處理措施,妥善處理疫情相關數據》等關注報道。
我校數學與信息學院、軟件學院院長、九三學社基層委副主委黃瓊在媒體上發聲
我校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民建支部主委張建國表示,南沙地理位置優勢得天獨厚,呼吁應大力發展南沙內部交通,強化南沙交通核心樞紐作用。信息時報《發揮南沙區位優勢 強化交通樞紐作用》等關注報道。
我校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民建支部主委張建國在媒體上發聲
我校其他委員在各界別座談、分組討論等會場,圍繞廣東高質量發展,結合界別優勢和自身特點建言獻策。
文/李佳媛 圖/陳越